十大配资杠杆平台 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路径研究 交通战略研究
引言十大配资杠杆平台
2023年12月,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发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锚”、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音。作为一种新型、大热的经济形态,本文从数字经济的视角出发,研究提出通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信息共享流动机制、提高数字人才培育力度和在优势产业链中推广“链长制”等方式可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一、数字经济的具体内容及国内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被定义为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具体内容为“四化框架”,最主要的两部分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主要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要素驱动业等四大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也是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和要素的经济活动。产业数字化主要是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行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产能和效率。总之,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数字化则体现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渗透和融合。
我国近年来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已基本形成完善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推进举措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发展成效逐步凸显。一是数字经济进一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首次达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二是数字经济结构优化促进质的有效提升,2022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分别为18.3%和81.7%,数字经济的二八比例结构较为稳定。
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具体内容及当前发展困境
“韧性”指系统或者个体在遭受冲击之后是否能够恢复回弹的能力,近年来在产业经济学领域内也逐渐使用这一概念。产业链韧性是指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如何避免产业链条折损,或是在冲击发生后如何通过自生能力实现快速的自我恢复;供应链韧性是指在遭受冲击或者部分失效时,是否依旧能够保持持续供给以及在短时间内恢复的能力。
随着全球各类资源要素逐渐收紧,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增大,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面临系列挑战。一是关键环节链接力较差,联合国制定的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在我国全部都有布局,然而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多集中在低附加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高品质、高复杂性、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能力不足,高技术中间投入大量依赖进口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缺乏独一无二、难以替代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导致我国在大国竞争中的博弈能力不足,也是产业链供应链转向国内布局的主要断点和薄弱环节。高度依赖进口的供应链容易发生“断链”,影响国内产业链循环的畅通和国内产业的平稳运行。二是产业科技引领力较弱,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不断增长,推动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数字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然而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基础研究经费占比等方面仍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使我国的产业发展主要处于跟随、模仿状态,在高科技与新兴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缺乏技术和产业方向的引领性。三是产业根植性亟待加强,在各因素的驱动下我国产业有向重点区域以及专业性园区集中的趋势,一批产业高度聚集、产业链相对完整且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然而我国产业链的根植性不强,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南部与北部之间、中心城市与其他地区之间在基础设施、要素供给、产业基础、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国内价值链的中低端,本地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不完善,难以与东部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形成有效分工合作,加大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提升难度。
三、数字经济视角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发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将数字技术充分运用于产业发展当中。本文认为在数字经济视角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发力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技术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底座。随着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需要充分布局数字基建,在土地和能源要素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发挥要素集聚和数据运用的优势,实现各要素的顺利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根基,也是未来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底座,完备和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企业生产数字化和要素数字化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加快建设数据服务平台,在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下依托互联网和行业协会建设一批高等级数据设施平台,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使数字基础设施与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衔接,最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水平。
(二)完善数字信息共享流动机制,驱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数据是企业获取产业信息、创造产业价值、提高产业生产力的新型产业生产要素,相较于传统生产要素,孤立的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在于高效流通使用和赋能其他生产要素,用户和场景决定数据价值,有助于转变产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服务,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供给新动力。需要在我国创新能力欠缺的产业领域通过技术合作、资产并购等方式加强与各国的交流,着力完善各种产业链供应链数据中心标准制订与功能设计,打造高效共享的数据网络体系,加大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联合攻关,最多程度降低信息孤岛风险,防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风险。
(三)提高数字人才培育力度,夯实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发展基础。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培育兼具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首先深化新型教育理念,把数字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教育体系的全过程,通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开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职能培训”等活动,培养一批既擅长技能学习又精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夯实人力资本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的人才基础。其次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针对目前部分产业链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缓慢、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滞后的问题,继续开设产业链数字化相关岗位,实施产业链数字化的“飞地引才”和“揭榜挂帅”的激励机制,探索各种途径的柔性引才机制,打造数字领域工程高水平技术人才队伍,不断释放人才活力,让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四)不断提高数实融合水平,在优势产业链中推广“链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主要表现为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企业的抗风险韧性。对待优势产业链,各地可组织相关企业推广“链长制”工作模式,促使政府与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同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一方面要主动发挥产业链“链主”的优势和引领作用,助力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及产业运营流程改造,完善生态链;另一方面数字领军企业要以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为驱动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对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进行解构与升级,创造新模式、新业态、新价值。
结语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水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十大配资杠杆平台,数字经济能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后需要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乘数效应,更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